Jump to content
Chinese-Forums
  • Sign Up

汉语的将来


wushijiao

Recommended Posts

文化不是无花果,没有一种文化是为了文化而文化。我对这些东西懂的很少,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文化的繁荣是伴随着经济繁荣而生,在世界范围上也是如此。经过层层包装而展现在大家面前的精英文化当然是光鲜亮丽,但是没有草根阶层的支撑,再美的表象也是畸形的。这当然不光光是经济的问题,还有教育的问题,还有政治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满足人的需求的问题。老百姓很现实,虽然社会并不由他们来引导,但他们是社会的主流,精英们也许可以凌驾于他们之上,却决不能脱离他们而过活。我所说的经济繁荣远非“出口贸易”上的繁荣,而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的健康的有序的繁荣。这样,文化才能拥有能健康成长的土壤。而中国现在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涵义等同于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呢?难道非洲国家、南美国家、阿拉伯世界, 印度等对中国文化的认可无足轻重吗? 我想不然...

关于这个话题,我觉得我第一个帖子说得很明白了。

但文化本无“主流”,标准因人而异,还是一切顺其自然吧。

为什么我要偏偏指出西方世界,我想原因大家都很清楚,显然有些很现实的理由在里面——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是谁在制定?。要是再往极端一点,“文化认同”本身就是不必要的。文化认同只是一种现象,绝对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的之所在。我觉得一种文化不是为了被其他文化认可而生,而是人在基本欲望被满足以后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的追求,对自我和对自身所在的环境和群体的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拓展。文化的精髓我认为不在“求同”,而是“存异”。再拿日本举例。我对日本文化并无研究,但是从很多文艺作品中我能体会到它一些和我自身所在文化的很多不同之处:对人性阴暗面的细致的描写,对正邪对立面的模糊化,对琐碎的细节入微的观察,对未来的恐惧和无助感等等,都是很让人感兴趣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稀少的成分。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在继续争论,见仁见智吧。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我对日本文化并无研究,但是从很多文艺作品中我能体会到它一些和我自身所在文化的很多不同之处:对人性阴暗面的细致的描写,对正邪对立面的模糊化,对琐碎的细节入微的观察,对未来的恐惧和无助感等等,都是很让人感兴趣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稀少的成分。
你说的是现代文艺作品吧?日本传统文化是跟中国很接近的,你所说的特征在日本传统文化里也没有的。这些都是二十世纪现代文艺的特色,是从西方传到日本的,后来也传到了中国。中国现在也有这种文艺人士,比如贾樟柯和张元,他们的大部分电影都是禁片。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日本传统文化是跟中国很接近的,你所说的特征在日本传统文化里也没有的。

日本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唐代时期受中国的影响却是非常巨大。但是日本民族的民族性却和汉族大不相同。至少“对琐碎的细节入微的观察”这一点决非是“二十世纪现代文艺的特色,是从西方传到日本的”。我对日本传统文学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不过胡乱翻过中译的清少納言(せい しょうなごん)的《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和紫式部(むらさきしきぶ)的《源氏物语》(げんじものがたり)还有一些俳句选。对这两部代表做我却不知道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和对应,真是让人觉得很惊奇。尤其是前一部作品,虽然受当时唐朝文化输入的影响非常深刻,但是其中对生活片断的细微描写却相当的独到。

中国现在也有这种文艺人士,比如贾樟柯和张元,他们的大部分电影都是禁片。

拜中国繁荣昌盛的盗版工业所赐,这些所谓禁片其实随处可寻,不过在中国这到底是小众趣味的东西。但是让我感到特别的地方是日本当代文化中此种思想的普遍性,可以说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实从日本工业发展中也能感受到。比如说日本的汽车工业正是乘着上世纪60年代的一次能源危机散布到世界各地。我也总觉得日本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源氏物语》还是《挪威的森林》都在平和中渗透了一种宿命的哀伤,很难说这些都是“从西方传到日本”或者是“跟中国很接近的”。

其实我认为日本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方面例如对性,对死亡的态度等等也和中国并不相同,但是我没有研究也就没有发言权,还是就此打住吧。

离题太远,还望楼主见谅。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可以看一下这两篇和《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做的采访记录。他年轻时候经常读英文小说,特别喜欢美国侦探小说作家Raymond Chandler。总的来说,他从西方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http://www.centerforbookculture.org/review/02_2_inter/interview_Murakami.html

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

An Interview with Haruki Murakami

http://www.nytimes.com/books/01/06/10/specials/murakami-japan.html?_r=1&oref=slogin

Roll Over Basho: Who Japan Is Reading, and Why

当然,也不能说日本的现代文化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你所提到的《枕草子》(“The Pillow Book)与《源氏物语》("Tale of Genji")都是日本跟西方有接触之前的作品。我也是觉得日本人创新能力是相当强的,比如黑泽明(Akira Kurosawa)的电影里不光是有它从西方导演学到的东西,还有相当大比例他自己创造的东西。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xiaocai 我喜欢跟你讨论问题, 希望你不会嫌我烦。:)

关于日本与中国两种传统文化之间的异同, 我推荐尚会鹏先生的《中国人与日本人》(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觉得一种文化不是为了被其他文化认可而生,而是人在基本欲望被满足以后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的追求,对自我和对自身所在的环境和群体的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拓展。

“其他文化”往往是自我所想认识和拓展的环境的一部分。没有一个群体能够完全脱离其他群体的影响, 群体之间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群体对自我的认可却非同小可。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问题是,许多学生的目的只是考好. 中国的"英语工业"不以了解原本的文章和交流为目的,甚至没想到最后的目的是什么. 总之,学习英语的制度需要改善.

对,Whushijiao, 你说得对极了。我们这里教育的情况就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怎么才能“学以致用”就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了。

谈到为什么挺多小孩子不经常看书,这个让我想王朔的"我是你爸爸".由于调皮的孩子在看书(好象是红楼梦),老师就惩罚孩子.我觉得这个描述一个现代社会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所有种类的印刷品,尤其是书. 但是现代社会看不起小孩读非课本的闲书. 如果小孩不被早灌溉爱看书的习惯,那么,他们可能永远没有这个爱好. 这真可惜.

我们国家是有句老话叫“开卷有益”(意思是说,多看书是很有益处的),也有鼓励学生们博闻强记(即:多看多记),博古通今的传统。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很反对学生们去看杂书的。请看《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 里的一段:

http://share.jxlib.gov.cn:8088/datalib/2003/Literature/SHL-DL/SHL-DL-5725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 “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怎么样,看到了吧。在知识分子中也尚且如此,其他小门小户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谢谢Student Young,给我看"红楼梦"的文章. 其实,我本来不太明白这个段落的意思,但是我太太解释了它的意思. 多亏她是一个红迷!

这个让我想起美国教育的现状.我国的小布什觉得他最佳的政策之一是"No Child Left Behind" 政策. 这个政策特别重视国家性的考试. 如果一所学校有百分之几的学生没考过的话,学校就失去国家政府的资助. 所以,最近美国教育制度很重视数学,阅读,科学,而忽视文学,艺术,音乐,体育教育等等. 很多批评这个政策的人认为美国的"贵族"只喜欢社会底层的人只掌握能让他们操纵他们的职务的技术,而没有别的的技能. 有人觉得,这样的教育制度是为了让大部分的人永远不会了解或者批评社会机构.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只能了解比较抽象和比较复杂的信息的人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我的意思是,如果一个有社会权利的人要控制底下的人,他们肯定给他们一个有限的教育.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这个让我想起美国教育的现状.我国的小布什觉得他最佳的政策之一是"No Child Left Behind" 政策. 这个政策特别重视国家性的考试. 如果一所学校有百分之几的学生没考过的话,学校就失去国家政府的资助. 所以,最近美国教育制度很重视数学,阅读,科学,而忽视文学,艺术,音乐,体育教育等等. 

我觉得贵国的教育政策“No Child Left Behind不许有一个孩子落后”的本意是好的,但用类似“淘汰制”的方法未免过激了,因为它等于说:“孩子没教好,政府就狠狠地打学校一棍子——我就不给你钱,不给你资助。” 贵国似乎也落到一个怪圈里了,即认为考试能考过,孩子就教好了。看得出贵国教育里很注重逻辑教育,所重视的科目无一不是客观逻辑性极强的科目,所忽视的几乎全是客观逻辑不强,但主观能动性很强的科目。恕我直言,这样的教育好象并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和思维的全面发展。而且事实上,科学与艺术并不是没有联系的,而是像人的左脑与右脑一样虽然彼此独立,但又彼此互动的。所以医学界和教育界一直主张人用脑就要用全脑而不是单侧用脑。贵国的教育政策似乎只重视开发学生的右脑,不鼓励学生用全脑?

很多批评这个政策的人认为美国的"贵族"只喜欢社会底层的人只掌握能让他们操纵他们的职务的技术,而没有别的的技能. 有人觉得,这样的教育制度是为了让大部分的人永远不会了解或者批评社会机构.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只能了解比较抽象和比较复杂的信息的人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我的意思是,如果一个有社会权利的人要控制底下的人,他们肯定给他们一个有限的教育.

的确如此,要让一个社会里的公民能正确行使社会赋予的种种权利,就要让所有人都接受教育,尤其是社会地层的人。但光教给他们知识只怕作用不大,因为知识会折旧的,而且他们的缺的不光是知识,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教学生黄河的总长度是5464公里,然后考题又问学生,填空:黄河总长度是_____公里。这是教人背书,就算学生记住了,也没什么大作用。——这算不得什么教育。因为黄河年年有洪涝两灾,它的总长度不会年年不变的。

真正会教书的人会教学生去翻查这些相关的资料:

1.黄河为什么会“黄”,黄河两岸的人有哪些生活细节是因为黄河的“黄”而显得与众不同?

2. 黄河在历史上有过怎样的洪涝灾害,持续时间有多久,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当时是怎样的历史状况,当时的人是如何救灾的。

3.现在黄河上有哪些水利发电工程,对治理黄河有那些好处和坏处,会不会重演埃及的阿斯旺大坝(Aswan High Dam)的历史?

4. 除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外,还有哪些音乐作品是以黄河为主题的,还有哪些文章、绘画、电影是反映与黄河相关的主题的?等等!

总之,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们去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启发他们去发掘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和知识与未来发展的联系,而不是简单地,像复印机一样,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中。

Thanks!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select your username and password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Note: Your post will require moderator approval before it will be visible.

Guest
Click here to reply. Select text to quote.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
×
  • Create New...